富二代何時會跟爸媽要錢? 7成答案不意外 專家笑:不夠就再找阿嬤

中國信託公布《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》,可投資資產達台幣3000萬元以上的高資產客群推估達81.6萬人,年增14%。其中有不少有趣的數據揭露,如致富方式多靠企業經營與金融產品投資,但45歲以下以「繼承、贈與」比率最高;金援子女的偏好上,69%選擇買房,支援創業的佔比反而不到3成。
根據《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》指出,富比士(Forbes)2024年全球共有2781位億萬富豪,其中台灣共有51位億萬富豪上榜,財富總額達到 215.8 億美元,較2023年的194.9億美元明顯增加,且集中在金融和科技業。該報告推估資產規模達到新台幣3000萬元以上的高資產客群,多達81.6萬人,平均年成長率14%;財富規模總值共達57.69兆元,平均年成長率17%。
▼台灣高資產族估計共有81.6萬人。(圖/翻攝自《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》)
其中報告指出,有30%透過企業經營與分紅累積財富,金融產品的投資收益同樣高達29%,可見除企業經營與薪資收入外,金融產品投資收益為高資產客群重要的財富來源。以世代觀察,45歲以下的高資產客群有28%的財富來源為繼承或家族贈與,45~65歲的族群主要是以企業經營與分紅累積財富,65歲以上的族群則有 38% 主要透過金融產品投資做為財富累積的主要來源。
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個人粉專「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+」,便特別點出高資產人士致富的差異, 大部份是靠「企業經營」與「金融產品投資」,但45歲以下的有錢人靠「繼承、贈與」致富的比率最高(28%)。他對此強調,「說穿了,就是上一輩靠努力打拚,下一代靠長輩打拚」。
不過,何世昌也指出,並非每個青壯族都是伸手牌,45歲以下的高資產人士有 26%是靠薪資和獎金致富,然後開玩笑表示,「如果您靠薪資與獎金無法致富,很可能是入錯行」。
▼不同世代的高資產族,財富來源有別。(圖/翻攝自《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》)
有趣的是,高資產人士在什麼情況下會金援子女?報告寫是高達 69%受訪者的答案是「買房」!另外43%富人金援的原因是協助子女進行金融投資,只有 29%的有錢人金援是為了讓子女「創業」,這個比例低到讓何世昌非常訝異。
何世昌接著說,這當然代表台灣房價真的很貴,子女必須靠父母資金奧援才有能力買房,同時也可能透露出有錢人眼中,比起金援子女創業,還不如贊助、鼓勵子女投資。
而有錢人的子女在什麼情況下會伸手向父母要錢?答案也是買房,高達71%的人會向爸媽要資助。何世昌繼續玩笑表示,「沒有靠父母錢袋子解決不了的事,如果有,那就加上阿嬤的錢袋子!」
▼多數高資產族父母協助子女買房。(圖/翻攝自《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》)
最後再看高資產人士打算如何把資產傳承給子女,比例最高的是「預留動產」、「保險」、「不動產」,何世昌說明,「預留動產」的方式最簡單,因為分錢最公平,而「保險」的節稅效果顯著,至於「不動產」則具有節稅、及附有留祖產的觀念。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也在該文底下留言,說明高資產族寧金援子女買房而非創業的心態,直言「做生意賠錢是無底洞欸」,引來何世昌回應,「資助孩子創業當老闆,不如教他們如何作個專業投資人!」
有家做傳產的網友認同表示,這3年創業能賺到錢的人很少,因為景氣循環持續低迷,大部分各行各業都已經過於飽和,要去開發中國家才會賺到錢,「我們家在好幾年前,就有購置不動產,有意識到靠勞力賺錢,真的辛苦,不動產才是最好的。放個5~10年,報酬都是很可觀。可以當資產的傳承與退休金。」
中國信託銀行自2018年起,委託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PwC Taiwan)產製首份以台灣觀點分析高資產客群的專題報告,除涵蓋國內外政經局勢與市場分析外,亦透過不同資產規模、不同年齡世代與財富傳承繼承之角色,進行多維度分析。本次報告問卷調查執行時間為2024年7月至2024年9月,有效回收樣本數為325份;問卷調查與訪談對象為台灣可投資資產新臺幣3,000萬(含)元以上之高資產客群,主要調查方式以問卷形式進行,部分受訪者以實地深度訪談方式進行,深度訪談時間平均90分鐘。
(封面示意圖/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)